{{ title }}
{{ errorMessage }}


{{ errorMessage }}






{{ registerSuccessMessage }}

【奋进十四五 抚远答卷】抚远“十四五”城市蝶变:文明为魂 筑就边疆宜居新城

【字体: 】   打印   分享

华夏东极的第一缕阳光漫过抚远大地时,滨江公园已有晨练市民舒展身姿;改造一新的老旧小区里,孩童在嬉笑打闹,老人正悠然闲坐;东极新区的建设工地机械轰鸣作响,界江景观带亦有游人如织赏景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这座我国最东端的边境城市,以“全国文明城市”创建为牵引,从民生改善到空间拓展,从设施升级到生态提质,用“绣花功夫”绘就城市新图景。如今的抚远既有“面子”的靓丽多姿,更有“里子”的厚实温暖,宜居魅力与战略功能同步跃升,一幅“城美人欢,景靓业兴”的边城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04_094136_149.png

2023年,抚远荣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。“以前小区‘三无’,楼道乱堆杂物、雨天道路泥泞,现在有物业、环境好了,住着敞亮!”西山社区居民李先生的感慨,道出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巨变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抚远创新“干群共建”机制,梳理2万多条群众意见形成1260个民生项目:同鑫农贸市场从“四季体验馆”变身“透明超市”,老旧小区完成管线更新与环境整治。针对无物业小区,政府引入润江物业等企业实现服务全覆盖,全市3000余名党员干部每周下沉社区,带动居民共建共享。如今,背街小巷停车位整齐,社区活动中心文娱丰富,文明新风融入边城烟火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抚远以“一廊一心三带五区”布局为指引,推动东极新区从蓝图变实景,道路网络持续延展,城市发展空间实现结构性拓展;东极阁景区周边道路升级,新增路灯56盏,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黑瞎子岛作为中俄合作核心支点,已完成道路、管网、通信配套建设,与公路口岸联动,战略功能进一步夯实。抚远主城区聚焦“里子工程”,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,道路与地下管网改造率超75.1%,老旧管线升级更换,管网运行更安全,居民生活更舒心。

寒冬腊月,抚远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,寒风凛冽裹挟着冰雪,却挡不住居民家中的融融暖意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抚远以民生需求为导向,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升级:不仅完成38公里老旧供热管网的全面更换,告别管道老化、供热不均的旧难题,更引入智能化调控系统,通过实时监测温度、动态调整供热量,让每一户家庭都能享受稳定供暖。如今,当地供热普及率与水质达标率均实现100%,从“暖身”到“暖心”,坚实筑牢了宜居生活的底线,让居民在极寒天气里也能安稳舒心度日。

黑龙江畔的滨江公园占地21.74公顷,公园以湿地生态修复为核心,实施水体清淤治理、植物多样性修复工程,栽植乔木及灌木各20余种、花卉30余种,形成春季连翘花海、夏季荷花湿地、秋季红叶长廊、冬季雾凇雪径的四季景观体系。通过水体清淤、植被修复,植被覆盖率从37%升至86%,成为“城市绿肺”。

如今,抚远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.08%,界江沿岸景观带串联滨江公园、海事公园、三江自然生态馆等景区节点,形成4公里生态文化廊道。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与建筑相映,既守护“华夏东极”生态本底,更实现市民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的愿景。

从文明创建的民生温度,到空间拓展的发展广度,从设施提质的保障力度,到生态赋能的宜居深度,“十四五”期间,抚远用实打实的成果让边境小城焕发新生。如今的东极大地,兼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内涵与“宜居边城”质感,正以昂扬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。

监审:郭焓

审核:贲丽如

编辑:于蕾



扫描右侧二维码
在手机打开此页